管理技能培训:管理不在“形”而在“神” |
2014-7-16 |
管理技能培训:
管理不在“形”而在“神”
陈馨贤
组织从高层管理者到中层管理者再到基层管理者,有许多人参与到组织单位的管理工作中,于是,每一个人的管理就决定了组织的发展与命运。那么,作为管理者的您是如何管理的呢?
笔者,多年以来为医疗、烟草、金融等等组织单位做培训辅导,发现,有许多组织的管理只是形势上的管理,却未能达到管理应该有的效果。例如,笔者,前一段时间乘火车到培训地点时发生的一件小事。当日笔者,第一次乘坐只有单排的火车卧辅,刚开始很好奇,经过一翻观察后发现,这种单排的火车卧辅原来是为残疾人设计的。 ![]() ![]() 以备残疾人员不时之需所用,而在单排火车卧辅的对面的车厢上设置了两个与坐位相齐的对扣。
笔者却认为,这是管理上的“形”有了,“神”有没有,还要靠我们去深思一下。
第一,管理从“神”之“尽心”
当笔者乘坐至一半车程的时候,发生了一件事,让笔者十分惊讶。一名乘务员拖完地后,随手把拖把放到了车厢的一角,由于列车的晃动拖把倒在了车厢的地面上。而此时,正好有一位售货员推着食品车走了过来,他显然是看到了倒地的拖把,但是他也十分相信自己的一定可以过去。于是,他未做丝毫停留去毫不犹豫的撵了过去,只听见“咔”的一声,拖把断裂了。售货员看了下,发现是拖把断了,就毫不在意的推着车子离开了。![]() 这次,笔者懂了,售货员为什么会那么无所谓了,当本车厢的乘务员尚且对自己的操作工具都如此不爱惜,那么售货员与这截车厢又无直接关系又怎么可以爱惜这个“可怜”的拖把呢?但是,各位管理者“可怜”的真得只是拖把吗? 在“铁老大”已经转型为企业的今天,还有如此对待工作不认真、不负责、不尽心的员工反映的是什么问题?你若深思一定会发现,反映的如下问题: 第一,员工的责任意识尚未养成。 第二,员工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。 第三,员工没有成本意识,主人翁意识差。 第四,本位主义思想严重,不懂得团队配合。 …… 同样的,你会认为这是员工的个人问题。但这只是员工的个人问题吗?我们一直强调终端的问题就是管理的问题。当我们的员工反映出来这些情况的时候,其实就是在突显出我们管理上的不足。管理工作中,当我们发现员工没有责任意识、工作态度不够端正,就应该及时的沟通,做好思想工作;当我们发现员工没有成本意识时,我们也应该告之成本的浪费对组织单位的损害,以来达到引起员工重视的任用;当我们发现员工不懂得团队配合的时候,也要通过培训、教育、督导让他们学会与他人配合,而当我们发现了这些现象却从来不去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,看到了现象背后的本质却从来不去做任何调整的的时候,我们还能说这不是管理的问题吗? 第二,管理从“神”之“用心” 笔者一直未敢去尝试那个应急按钮,一方面是因为笔者实非残障人士怕给工作人员带来麻烦,另一方面也是在笔者看过工作人员对待拖把的态度之后,只怕按了应急按钮也是白按。管理者是员工最直接的训导员,管理者的习惯同样会影响员工。如果管理者对待工作都不够用心,员工又怎么可能用心对待工作呢? 如上述中,笔者多年出差飞机、火车各半,残障人士专用卧辅还是第一次遇到,与其它老师沟通,许多老师至今也未曾听过,见过,坐过。这说明什么问题,这说残障人士专用卧辅的宣传不够。那么为什么宣传不够,原因有以下几点: 1、只是做个样子,并未真正考虑残障人士的需求; 2、设计初衷很好,到具体操作人时,执行力不够; 3、残障人士专用卧辅使用频率不高。 …… ![]()
陈馨贤老师培训现场
那么,管理员是不是足够用心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呢?如果是第一种原因,只是做个样子,那就是我们说的,管理者只讲究形式上的管理,并未深入到管理的“神”中。 如果是第二种原因,执行力不够,那就是说我们的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。而追究其工作不到位的原因,从心出发还是对工作本身的不认同、不重视、不理解,因而影响了行为,导制了结果。 如果是第三种原因,使用频率不高,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在此辅位上注明是残障人士专用。而给正常人员的乘坐贴上不该有的标签。 从管理的角度上来说,出现以上三种原因,都很常见,只要是这个管理者未能用心的对待管理工作、未能用心的对待管理的下属、未能用心对待客户,都很有可能出现。所以,管理者一定要用心对管理。 对于一个组织单位而言,无论它的规模是大还是小,员工人数是多还是少,涉及的业务是多还少,都需要我们管理者积极的去发挥管理作用,有效的激励员工,使之充满活力;全面的监控与督促工作过程,使每一项工作都在朝目标前进;全心的看自己的管理,才有可能把管理工作做好,只是做出个管理的样子,却未能做出管理的“神”色,那么,管理者的价值何在? |
>> 管理者的价值定位与管理技能提升训练 << |